400-028-0148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28-0148

首页>新闻中心 > 法律解读 > 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:您的权益,法律如何守护?>新闻详情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:您的权益,法律如何守护?
发布时间:2025-08-19 14:10:04
在消费日益成为日常生活核心的今天,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构建健康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石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作为消费者维权的“护身符”,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、经营者的义务及法律责任,为消费纠纷提供了解决依据。
 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,并自199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 
查看图片
 
【消费者的九大法定权利】
 
根据《消法》第二章,消费者享有以下核心权利:
安全保障权(第7条)
消费者在购买、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,享有人身、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。
案例:某餐厅因地板湿滑未设警示牌,导致顾客摔伤,需承担医疗费及赔偿。
知情权(第8条)
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,商家不得虚假宣传或隐瞒缺陷。
案例:网购手机宣传“全新正品”,实为翻新机,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。
自主选择权(第9条)
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,商家不得强制交易或搭售。
案例:4S店强制要求贷款购车必须购买指定保险,属于违法行为。
公平交易权(第10条)
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、价格合理、计量正确的商品或服务。
案例:外卖分量严重不足,消费者可要求退款或补足。
求偿权(第11条)
因商品或服务问题造成损害时,消费者有权依法获得赔偿。
案例:劣质充电器引发火灾,消费者可向商家或厂家索赔。
结社权(第12条)
消费者可依法成立或加入消费者协会,维护自身权益。
获取知识权(第13条)
消费者有权获得消费知识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。
受尊重权(第14条)
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人格尊严、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。
案例:超市怀疑顾客偷窃并强行搜身,构成侵权,需赔礼道歉并赔偿。
监督权(第15条)
消费者有权对商品、服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监督。

 
【经营者义务:不可触碰的“责任红线”】
 
1.《消法》第三章明确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,主要包括:
真实信息告知义务(第20条)
不得虚假宣传,如“最后一天促销”“全网最低价”等误导性广告。
2.质量保证义务(第23条)
商家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约定的商品,否则需承担退换货或赔偿责任。
3.“三包”责任(第24条)
商品存在质量问题,7日内可退货,15日内可换货或维修。
4.禁止霸王条款(第26条)
“一经售出,概不退换”“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”等条款无效。
5.保护个人信息(第29条)
商家不得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,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
 
法律通过第三章约束经营者行为,倒逼市场规范:
● 信息真实义务(第二十条):直播带货中主播虚假宣传商品性能,平台与商家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● 七天无理由退货(第二十五条):网购商品(除定制、鲜活易腐等特殊商品)可“后悔权”。若商家拒绝退货,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。
● 安全保障义务(第十八条):商场地面湿滑未警示导致顾客摔倒,商家需赔偿医疗费等合理损失。
 
 
【热点领域拓展:数字时代的权益升级】
 
1. 个人信息保护:结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商家过度收集消费者数据(如强制注册会员获取手机号)或泄露隐私,消费者可要求赔偿并举报。
2. 预付式消费陷阱:健身房、培训机构“跑路”频发,消费者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及《民法典》合同编,要求退还预付款或追究违约责任。
 
 
【维权途径与“惩罚性赔偿”:法律利剑出鞘】
 
1. 争议解决五阶梯(第三十九条):协商→调解(如消协调解)→投诉(12315平台)→仲裁→诉讼。建议优先选择低成本方式,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。
2. “退一赔三”条款(第五十五条):经营者欺诈行为的“重拳”。例如,商家销售假冒名牌商品,消费者可要求退款并索赔商品价款三倍的赔偿金(最低500元)。
 
 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不仅是法律条文,更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“平衡杠杆”。理性消费、依法维权,方能构建公平、诚信的市场环境。若您在消费中遭遇权益侵害,以法律之力守护您的每一份权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