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28-0148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28-0148

首页>新闻中心 > 法律解读 > 是“骗”就是“罪”?什么是刑法上的“诈骗罪”>新闻详情
是“骗”就是“罪”?什么是刑法上的“诈骗罪”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15:46:10
在日常咨询中,常常会遇到当事人:“律师,我被骗钱了,他能构成欺诈罪吗?”或者“对方夸大宣传,这是不是诈骗?”事实上,很多人将民事上的“欺诈”与刑法上的“诈骗罪”混为一谈。今天,就带您厘清法律上“欺诈”与“诈骗”的界限,看懂刑法中的“诈骗罪”
 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,欺诈罪即诈骗罪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其核心在于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,进而处分财产,最终导致财产损失。
该条文源自1997年3月14日修订并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。此后,《刑法》历经多次修正案修订,但诈骗罪的基本条款(第二百六十六条)内容保持不变。
 
查看图片
 
【刑法“诈骗罪”的四大构成要件】
 
1.客体要件: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。犯罪对象是各类财物、财产性利益。
2.客观要件:实施了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,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,并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。
●欺骗行为:如虚构身份、伪造文件、编造项目等。
●错误认识:被害人的判断被欺骗行为所误导。
●处分财产:被害人“自愿”地将财产交给行为人,如转账、付款、交付物品等。
●财产损失: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。
3.主体要件:达到刑事责任年龄(16周岁) 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。
4.主观要件:直接故意,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。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。
 
 
【诈骗罪的量刑标准】
 
诈骗罪的刑罚与诈骗数额密切相关,根据《刑法》及司法解释,量刑标准大致如下:
数额较大(通常指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):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单处罚金。
数额巨大(通常指价值3万元至10万元以上)或有其他严重情节: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数额特别巨大(通常指价值50万元以上)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: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⚠️ 注意: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,在上述数额幅度内,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。
 
 
【特殊情形解析】
 
1. 民事欺诈 vs 刑事诈骗:
○ 民事欺诈(如《民法典》规定)通常涉及合同撤销或民事赔偿;
○ 刑事诈骗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需承担刑事责任。

2. “借贷纠纷”与“诈骗”的界限:
○ 若借款人因无力偿还借款,但无非法占有意图,一般属于民事纠纷;
○ 若以借款为名、实则骗取财物并挥霍,可能构成诈骗罪。
 
 
欺诈罪涉及复杂的法律认定,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和情节判断。若您遭遇相关纠纷,建议立即联系专业律师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。本律所提供刑事辩护、民事维权等法律服务,欢迎咨询。
 
本文仅为法律知识普及之用,不作为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见或依据。具体案件需依据具体事实和证据由司法机关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