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28-0148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28-0148

首页>新闻中心 > 法律解读 > 恶意转移财产?此路不通!>新闻详情
恶意转移财产?此路不通!
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1:58:00
在债务纠纷、离婚诉讼等法律场景中,“恶意转移财产”是常见的“逃避责任”手段。债务人或一方当事人通过隐匿、低价转让、虚假交易等方式转移财产,导致债权人或另一方权益受损。如何识别这类行为?法律如何规制?遭遇恶意转移财产,该如何维权?
 
恶意转移财产,指债务人为逃避债务履行,通过隐匿、无偿或不合理低价处分财产等方式,致使债权人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。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,更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甚至犯罪。


 
【什么是“恶意转移财产”?】
 
法律定义:指债务人或相关方明知自身面临债务清偿、财产分割等法律责任,故意通过不正当手段转移、隐匿财产,导致债权人或对方无法实现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常见手段:
1. 低价或无偿转让:如将房产、车辆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给亲友,或直接赠与他人。
2. 虚构债务:伪造借款合同、债务凭证,将财产“偿还”给虚假债权人。
3. 资产隐匿:将资金转移至海外账户、他人名下,或通过复杂交易结构隐藏财产去向。
4. 企业资产转移:公司股东通过不合理交易(如低价转让股权)掏空公司资产,逃避债务。
 
 
【法律如何规制恶意转移财产?】
 
民事层面:
● 债权人撤销权(《民法典》第538-542条):若债务人通过低价转让、无偿赠与等行为损害债权人权益,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,恢复财产原状。
● 确认行为无效:若债务人与第三方恶意串通转移财产(如虚构交易),债权人可起诉要求确认该行为无效,追回财产。
刑事层面:
● 若情节严重(如虚构债务数额巨大、隐匿关键资产等),可能构成诈骗罪、妨害清算罪等,面临刑事处罚。
 
 
【遭遇恶意转移财产,如何维权?】
 
1. 证据收集:维权的基础
● 财产动向追踪:关注对方银行账户大额异动、房产/车辆过户记录、企业股权变更信息。
● 交易合理性审查:若发现低价交易、异常转账,需收集交易合同、评估价对比、聊天记录等证据。
● 专业调查:必要时可委托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、企业工商信息,或申请法院调取证据。
2. 法律行动步骤
● 诉讼前:若发现转移苗头,立即申请财产保全,冻结对方账户、房产等资产。
● 诉讼中:
○ 提起撤销权诉讼,要求撤销恶意转移行为;
○ 主张债务人与第三方连带赔偿责任;
○ 在离婚等案件中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092条要求转移方少分或不分财产。
 
 
【风险防范建议】
 
1. 事前防范:交易前核查对方财产状况,签订合同时可设定抵押、质押等担保条款。
2. 及时行动:一旦发现恶意转移线索,立即咨询律师并采取法律措施,避免财产流失。
3. 长期监督:债务纠纷中,持续关注债务人财产动向,防止“二次转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