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终本”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,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财产暂时无法处置的案件,依法裁定暂时终结执行程序的结案方式。其法律依据包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及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(试行)》等。

【什么是“终本”?】
“终本”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,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财产暂时无法处置的案件,依法裁定暂时终结执行程序的结案方式。其法律依据包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及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(试行)》等。
核心要点:
1. 终本是程序性终结,非实体权利消灭:债权人的胜诉权益依然有效,待发现被执行人财产后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。
2. 法院需满足严格条件才能终本:包括穷尽财产调查措施、限制被执行人消费、纳入失信名单等(详见下文)。
【什么情况下案件会被"终本"?】
人民法院裁定"终本",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:
1.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、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;
2.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,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;
3.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,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;
4.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,已依法予以查找;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,已依法采取罚款、拘留等强制措施,构成犯罪的,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。
【如何申请恢复执行?实用指南】
恢复执行需准备以下关键材料并及时行动:
1. 恢复执行申请书:注明原案号、终本裁定号及新财产线索。
2. 身份证明材料: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等。
3. 执行依据:判决书、调解书等生效法律文书复印件。
4. 财产证据:银行账户流水、房产证明、合同等具体线索材料。
5. 追加/变更被执行人的法律文书(如适用)。
【终本后,案件并非“无人问津”!】
终本并非执行程序的“终点站”,法院和债权人仍可主动作为:
1. 法院自动查询机制:终本后5年内,法院每6个月通过执行查控系统自动查询被执行人财产,发现线索可依职权恢复执行。
2. 债权人主动恢复执行权:
○ 提供财产线索: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等具体财产线索(如明确账户号、房产地址等),可申请恢复执行。
○ 追加/变更被执行人:如追加公司股东、关联企业等为被执行人,成功后即可申请恢复。
○ 执行未到期债权:若原未到期债权已到期,可申请冻结并执行。
【"终本"后债权会消灭吗?】
这是许多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。答案是:不会!
"终本"只是执行程序的暂时性中止,并非执行的彻底终结。您的债权仍然存在,并受到法律保护:
1.发现新财产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;
2.法院会在"终本"后定期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;
3.被执行人仍被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名单(除非符合解除条件);
4.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后,方能解除消费限制和失信惩戒。
【"终本"后当事人应该怎么做?】
对债权人(申请执行人):
● 保持警惕,持续追踪:关注被执行人动向及财产变化,及时固定证据。
● 利用法律工具:通过限制消费、失信惩戒、拒执罪等手段施压。
● 专业助力:复杂案件可委托执行律师,突破财产查找与执行障碍。
对被执行人(债务人):
● 切勿心存侥幸:终本不等于“债务消失”,逃避执行将面临罚款、拘留甚至刑事责任。
● 主动履行义务:履行债务是唯一合法出路,避免信用受损及法律风险。
"终本"不是执行的终点,而是另一种执行状态的开始。债权人应正确认识"终本"制度,既不盲目悲观,也不消极等待,而是积极主动采取措施,与法院密切配合,最大限度实现自身合法权益。如果您正在面临执行难题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制定个性化执行方案,提高债权实现的可能性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