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亲手写下的10万元借条,一段分手后的追债拉锯战。男方声称“没拿到钱”,女方手握借条和聊天记录誓要维权。法院最终会支持谁?恋爱中的转账,到底是赠与还是借款?看融创律师如何抽丝剥茧,为客户打赢这场“感情债”官司。
爱情是感性的,但金钱是理性的。我们尊重每一段真挚的情感,但也倡导在关系中保持清醒的法律意识。当情感无法维系时,法律将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【案件分析】
(一)基本案情
原告与被告原为情侣关系,在长达数年的交往中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。2020年10月31日,被告向原告出具《借条》,明确载明:“因交往期间经济困难,向原告借到100,000元,承诺于2021年2月12日前归还。”然而到期后,被告未按约还款。
原告多次催要无果后,遂依法提起民事诉讼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。
被告抗辩称:虽出具了借条,但并未实际收到100,000元现金,主张借贷关系未成立。
经审理,法院最终判决支持原告部分诉求,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民间借贷关系,判令被告偿还尚欠本金79,705元及相应逾期利息。
(二)焦点问题
1.仅有借条,没有实际交付,能否认定借贷成立?
2.情侣间赠与 vs 借贷:如何区分?
3.资金来源是否影响借贷效力?
【诉讼经过】
在本案代理过程中,四川融创律师事务所林荔枝律师始终秉持高度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感,全面梳理原告与被告长达数年的经济往来,精准提炼微信转账记录、聊天内容及借条等关键证据,构建完整证据链。面对被告以“未实际收款”为由的抗辩,林律师紧扣借条真实性、双方结算合意及还款承诺等核心事实,结合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,条分缕析,充分论证借贷关系的合法性与返还义务的正当性。庭审中,林律师逻辑严谨、举证扎实,有效回应对方质疑;庭后亦及时提交情况说明与补充材料,确保事实清晰、程序完备。历经立案、举证、质证与辩论全过程,最终促成法院采纳我方主张,依法判决被告返还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,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彰显了融创律所“专业守护正义、细节成就胜诉”的执业追求。
本案的胜诉,不仅是对我所代理律师专业能力的肯定,更是对“依法维权”理念的有力践行。四川融创律师事务所将继续秉持“专业、责任、贴心”的服务理念,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有温度、有力度的法律支持。
【案件结果】
法院经审理后认为:
1.借条真实有效:被告认可借条系其本人出具,具有法律效力;
2.经济往来属实:原告提供了微信转账记录,证明双方存在频繁经济往来;
3.聊天记录佐证:被告在微信聊天中多次表示愿意还款,进一步印证借款事实;
4.借款用途合法:虽原告资金来源于信用卡和网贷,但系用于双方共同生活,不属于“转贷”行为,不导致合同无效;
5.已还部分抵扣:原告自认被告已归还20,295元,法院予以扣除。
最终,法院判决被告归还剩余借款本金79,705元,并自2021年2月13日起按年利率3.85%支付逾期利息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;案件受理费由被告承担主要部分。
【法律适用】
依照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>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》第一条第二款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第六十条、第二百零六条、第二百零七条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<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>的解释》(法释(〔2020】20号)第九十条之规定。
【风险提示】
✅ 原则一:“好感情也要明算账”
即使关系亲密,涉及较大金额的资金往来,建议保留书面协议或电子记录,明确款项性质为“借款”或“赠与”。
✅ 原则二:保留完整证据链
包括:
● 转账记录(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行流水);
● 聊天记录(提及借款、还款计划等);
● 借条、欠条等书面凭证;
● 录音、视频等辅助证据。
✅ 原则三:及时主张权利,避免超过诉讼时效
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,自约定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。若对方长期拖延,应尽早通过律师函、诉讼等方式主张权利,防止权利“过期作废”。
如您正面临类似的情感经济纠纷、民间借贷争议或其他民事法律问题,欢迎随时联系我所专业律师团队,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,助您走出困境,捍卫权益。
分享到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