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债务人逾期六年、百万元借款迟迟无法收回的困境,债权人周女士如何维权?四川融创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精准介入,通过法院调解,不仅将债务本息“白纸黑字”固定下来,更制定了受法律保护的分期还款方案,为委托人赢得了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圆满结果。

在日常经济往来中,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的资金融通方式,广泛存在于个人与企业之间。然而,因借贷关系不规范、还款承诺履行不到位等问题,极易引发纠纷。本案历时七年,最终通过法院调解实现债权确认与分期清偿,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,也为债务人提供了缓冲空间,体现了“以和解促执行”的实务智慧。
【案件分析】
(一)基本案情
本案原告于2014年8月2日与被告钟某、四川省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《借款协议》,约定借款人民币100万元,月息2%,借款期限自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。原告依约交付款项后,被告仅偿还部分本息,此后长期拖欠。
经多年催收无果,原告于2021年向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剩余本金60万元及相应利息、违约金18万元,并承担诉讼费用。
(二)焦点问题
1. 原告主张的借款本金60万元及分段利息是否成立?
2.钟某(自然人)与被告公司(法人)共同签署借款协议,是否构成共同债务?责任如何承担?
3.案件自2014年借款发生至2021年起诉,是否超过诉讼时效?原告如何证明债权未过期?
【诉讼经过】
四川融创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委托后,高度重视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办理,由汪毅、林荔枝两位律师组成专业团队,全程尽职履责、精准施策。从案件立案前的证据梳理、法律关系分析,到起诉状的精心撰写,再到庭审中围绕借款本金、利息计算标准及违约责任等核心问题进行有力陈述,律师团队始终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核心目标。面对长达数年的债权纠纷,律师团队深入研究《民法典》及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,准确把握利率调整节点与诉讼时效中断关键点,在调解过程中巧妙运用法律规则,成功促成法院主持下的调解协议达成。协议不仅确认了60万元本金与合理利息,更设置了具有约束力的分期还款计划及违约惩罚性条款,为原告的债权实现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,充分体现了融创律所专业、敬业、负责任的执业精神。
【案件结果】
1.双方在调解中确认尚欠本金60万元,该数额系在扣除已还款项后达成的一致意见,体现了对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与确认。
2.在调解中未支持单独的违约金请求,而是通过恢复高息(月息2%)作为违约后果,实质上已包含了对违约行为的惩罚性补偿,符合司法实践中的“实质等效”处理方式。
3.本案中,钟某与被告公司共同作为借款人签署协议,并非“借款人+担保人”结构,因此构成共同债务人,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。
4.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三年,自约定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。被告在起诉前仍出具承诺函,构成《民法典》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“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”,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起算。
综上,在本院主持下,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:
债务确认:截至2021年5月12日,二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60万元,利息41万元,本息合计101万元;
还款计划:被告承诺于2023年8月31日前全部还清。首笔还款11万元于2021年5月31日前支付,剩余90万元分八期每季度支付11.25万元;
违约条款:若被告未按约履行,原告有权申请强制执行,并恢复按原约定高利率计息;
诉讼费承担:本案诉讼费5800元由原告承担。
【法律适用】
《民法典》第六百七十条及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(2020年修正)。
【风险提示】
✅ 第一,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权利义务
无论亲友借贷还是商业合作,务必签署规范的《借款合同》,载明借款金额、利率、期限、还款方式、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,并保留转账凭证。
✅ 第二,及时主张权利,避免超过诉讼时效
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,自约定还款期满之日起算。长期不催收可能导致权利“过期”。建议定期催告并保留证据(如微信记录、催款函等)。
✅ 第三,善用法律工具,维护合法权益
一旦发生纠纷,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通过诉讼、调解、保全等手段固定债权。切勿因“人情”或“拖延”错失最佳维权时机。
分享到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