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28-0148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28-0148

首页>新闻中心 > 以案说法 > 毒枭之女?37亿存款?已婚女编织惊天骗局诈取300万!>新闻详情
毒枭之女?37亿存款?已婚女编织惊天骗局诈取300万!
发布时间:2025-09-11 14:33:48
谎言编织的“完美伴侣”
“毒枭之女”的骗局终被戳破,但此类诈骗仍不断上演。法律是维权的利剑,而防范意识才是第一道防线。在网络交友与经济往来中,保持理性与警惕,让诈骗分子无所遁形。
 

 
【新闻概括】
 
北京女子王某(已婚已育)在网络社交中虚构身份,自称“海外毒枭之女”,声称父母去世后独自打拼,在瑞士银行存有37亿存款,并在南京拥有物业、德国经营企业。初次聊天,犯罪嫌疑王某把自己包装成为海外毒枭的女儿是在父母去世之后,自己打拼非常的不容易,回到国内进行一些业务的经营。为骗取受害者信任,王某塑造“独立女强人”形象,声称可提供事业资源与人脉支持,并主动规划与受害者的婚姻未来,利用情感依赖突破心理防线。
受害人小马(化名)经营科技公司,因渴望组建家庭结识王某。线下见面后,被其“知性坦诚”打动,两年间累计转账100多笔,总额330余万元。
2023年,小马偶然在短视频平台发现王某已婚已育,且所有背景(毒枭之女、德国企业、37亿存款)均为虚构。经调查后报警。检察机关认定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骗取财物,构成诈骗罪。因部分款项涉及真实业务往来,最终核定诈骗金额为160万元。
检察机关认为,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采取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特别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目前已向人民法院提起了公诉,本案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。
 
 
【法律分析:诈骗罪构成与量刑依据】
 
1. 诈骗罪的核心构成要件: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,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本案中:
● 主观目的:王某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意图,虚构身份及存款事实,目的即为骗取小马钱财。
● 客观行为:通过编造“毒枭之女”、37亿存款等虚假信息,配合情感诱导,使小马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。
● 结果损害:小马遭受巨额财产损失,符合“数额特别巨大”标准(300万远超刑法规定的“数额特别巨大”门槛)。

2. 量刑幅度与法律依据:
《刑法》规定,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。王某的行为符合这一量刑范围,法院将综合其诈骗手段、金额、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作出判决。
 
 
【案件警示:识别诈骗套路,筑牢防范底线】
 
此类案件与近年频发的“网恋杀猪盘”“婚恋诈骗”存在共性,诈骗分子通常采用以下套路:
1. 身份包装:伪造高富帅/白富美、成功人士等身份,利用虚假照片、履历获取信任;
2. 情感渗透:通过甜言蜜语、共情倾诉建立亲密关系,利用受害者情感需求实施操控;
3. 借口索财:以投资、急救、法律纠纷等理由索要钱财,小额试探后逐步升级金额;
4. 消失脱身:一旦得手或面临暴露风险,立即切断联系。

 
【网络婚恋诈骗的防范建议】
 
这类通过网络结识并建立恋爱关系后实施诈骗的案件近年来高发,建议如下:
1.核实身份信息:认真核实对方提供的身份信息、职业背景、财产状况等,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企业信息、房产信息等。
2.警惕完美人设:对过于完美的“人设”保持警惕,如声称拥有巨额资产、特殊身份背景等。
3.拒绝金钱往来:在未充分了解对方真实情况前,避免有大额经济往来,特别是对方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、汇款时。
4.保留证据材料: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,一旦发现被骗,及时报警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