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28-0148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28-0148

首页>律师文集 > 刑事辩护 > 对刑事诉讼法解释辩护人范围如何界定?常见强制措施是?>对刑事诉讼法解释辩护人范围如何界定?常见强制措施是?
对刑事诉讼法解释辩护人范围如何界定?常见强制措施是?
发布时间:2023-12-13 09:58:00作者:

  对刑事诉讼法解释辩护人范围的界定是律师;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等。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;取保候审;监视居住等。

  一、 对刑事诉讼法解释辩护人范围如何界定

  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人的范围,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三十三条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,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。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:

  (一)律师;

  (二)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;

  (三)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监护人、亲友。

 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、限制人身自由的人,不得担任辩护人。

  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、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,不得担任辩护人,但系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监护人、近亲属的除外。

  二、 哪些是刑事诉讼中的常见强制措施

  如下是刑事诉讼中的常见强制措施:

  拘传、取保候审、监视居住、拘留和逮捕。这些强制措施适用于尚未被判决有罪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且仅在一定期限内剥夺或限制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人身自由,性质上是避免刑事诉讼活动被妨害的诉讼保障措施。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六条

  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,对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可以拘传、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。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一百六十七条

 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,认为需要逮捕的,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。在特殊情况下,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。对不需要逮捕的,应当立即释放;对需要继续侦查,并且符合取保候审、监视居住条件的,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。

  

刑事诉讼法

 

  三、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区别

 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为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;举证的责任不同;适用的法律不同;案件性质的不同;是否使用调解不同。诉讼是人民或检察官请求司法官本着司法权作裁判的行为。

  《刑事诉讼法》第五十一条规定,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,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。

  《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四条规定,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,有责任提供证据。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,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,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。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,全面地、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。